
三個月對自閉癥兒童意味著什么
——唐山大福自閉癥、發育遲緩兒童干預中心案例
姓名:小A 性別:男 年齡:5周歲多 入學時間:19年10月
實話講,小A不是程度好的孩子,甚至可以說很弱。以下是他入學時的基本狀況:
1、參與能力:沒有一點參與意識。
2、動作能力:A精細能力發展:能擰開瓶蓋,不會拇食指揀取,不會握筆 B粗大能力發展:不能雙腳跳,不會正確跑 3、語言理解:叫名字無反應。無發音。氣息很弱。
4、自理能力:相對稍好,可以自己使用勺子吃飯、喝水、知道大小之后提褲子、出門穿鞋等。
5、情緒、行為:適應新環境困難。坐不住,會很小聲的哭鬧,無配合能力。
入學第 一個月
小A不論是集體還是個訓都坐不住,往椅背上靠,向下滑,需要站的時候也站不住,總是往后靠身后的家長。為了他能坐好,老師建議家長上課自帶小板凳,開始要求他坐好,并給強化,3分鐘后讓孩子做站起來的活動或課題,一節課這樣反復操作,只要他坐好或站好就給強化,一個月下來可以較好的坐在椅子上。
開始上個訓時,一點注意力沒有,老師發的指令完全無反應,沒有模仿意識。通過與家長溝通和讓孩子自選,決定強化物是海苔和粘土。但是孩子還沒有建立起指令、反應、強化這個行為意識,看到強化物就搶,收回時出現困難。強化物開始幾天就是小塊海苔和其他不是特別感興趣的玩具。課題選取模仿操作物品和互動,建立與老師的配合關系和模仿意識。
入學第二個月
通過模仿操作物品和互動,結合強化,小A與老師的目光對視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,課題換成模仿肢體動作,但是當我把‘這樣做’再拍桌子的指令發出去后,小A沒反應,他還沒明白‘這樣做’是什么意思。這時老師就加上了身體輔助,抓著他手拍桌子。多回合之后,發現他主動把手伸給老師,變換輔助方式,一手利用棍狀物品抬起樂樂手,一手做示范拍桌子,再撤出棍狀物品,手就自然的拍桌子。多回合之后模仿拍桌子的課題通過,再教其他模仿肢體動作的課題,慢慢他才明天明白‘這樣做’的意思。
在這同時,繼續穿插互動課題,希望讓他喜歡上互動,喜歡上老師,將近兩個時間下來,做互動課題時,他會有開心的表情,有時會笑出聲。老師就減少海苔的使用次數,換成互動,同時使用粘土作為強化物。因為小A已經建立起了等待強化的意識,收強化物不再困難。
還有,再做課題的同時,要求規則,完成后手放好。
入學第三個月
小A的聽覺反應能力特別弱,生活中常見物品、水果、動物等等都不認識,看到帽子知道拿起來往頭上戴,可是不知道這是帽子。對他發指令“拿帽子”,完全沒反應。從他感興趣的物品開始,利用海苔、粘土等進行拿取的課題。
小A沒有任何發音,氣息弱,下頜打開困難。個訓課上練習吹,配合大運動,經過半個月的時間終于會吹了。練習吹的同時,鍛煉下頜打開的能力,模仿張大嘴巴,吃大塊食物,咬要呀棒等。
第四個月
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終于能發出a音了,同時其他無意識音逐漸增多,經常聽到孩子咿咿呀呀的聲音。
最困難的一步過來后,小A能模仿發n、 o等簡單音節。
未來小A還要繼續攻克康復路上的一道道難關,大福團隊的每位老師和你在一起。
唐山市大福自閉癥干預中心13703251502 15031881316 微信同號